集团概况

集团概况

首页 > 集团概况 > 正文

河南省生物与化工骨干职业教育集团三年建设规划

发布者:  时间:2023-04-30 14:39:41  浏览:

为推进河南省生物与化工骨干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建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聚焦“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和全面实施“十大战略”部署,立足生物与化工产业和行业发展,对接产业创新发展人才需求,打通和拓宽人才培养与成长通道,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增强我省生物与化工类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与服务能力,努力将集团建成全国极具影响力、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二、建设目标

立足生物与化工产业和行业发展,对接产业创新发展人才需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职教质量、服务企业升级,带动集团成员共同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打造一个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集团,为省内外生物与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到2025年,实现全省开设生物与化工类专业的骨干职业院校、生物与化工产业规模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办学。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开发相关岗位职业标准及技术专业标准。依托职教集团,促进教学、师资、实训、技术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发生物与化工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能力评价标准或课程标准,建设区域共享性具有辐射作用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发挥集团成员单位协作优势,集团成员企业及社会委托的定向培养和培训项目,提升专业建设服务生物与化工行业发展的能力,带动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发展。

三、发展规划

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实现集团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形成产、学、研、创深度融合的办学生态。

集团三年发展规划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即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

发挥集团成员单位协作优势,明确“校、政、企、行、科”各方职责,理顺集团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细化合作方案和运行机制,确保集团正常运作并在推动集团实体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搭科技服务平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并为第二阶段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制订并实施相关的管理制度,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相关机构,确保集团正常运行。

2.开展集团网站建设工作,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等,对集团成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广泛宣传。

3.在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行业专家和职业院校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完成生物与化工类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及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并启动教材建设,以此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共同发展。编制并发布生物与化工类的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报告。

4.推进校企联合办学,专业对接产业,在集团范围内开办“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职前与职后教育联动、职业院校互通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5.组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实施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培训和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的双向兼职机制。

6.组织成员院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组建高水平培训团队,探索师资培训基地与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双基地”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新模式。

7.结合成员院校教学、成员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推动校企共建集教育培训、岗位实习、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8.充分利用集团内实训基地和开放式实训中心,为企业和社会开展岗位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9.成立集团服务中心,依靠集团内职业院校的人才优势,构建集团学生就业信息网,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同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升学指导服务。

10.探索中高本贯通式培养机制,搭建多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二)发展阶段

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集团内所有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加大校企、校际合作力度,全面推进集团实体化进程,打造一个在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集团。

1.完成生物与化工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开发。以专业为门类,打造面向生物与化工领域的职业教育在线“金课”,建设校企合作开发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相应专业的信息化资源。

2.重点培养“一岗多能、一人多岗、操检合一”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

3.组织成员院校积极承办范围内相关专业的国家级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职工技能比赛等赛事活动。推动成员院校相关专业的 “1+X” 证书制度实施,推进“书证融通”“课证融通”,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

4.建立集团成员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及集团成员企业的技术技能人员的教师共享资源库,并定期更新资源库。

5.专业教师参与应用技术服务的比例达到半数以上。

6.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企业技术能手、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各种形式专业教学和技能竞赛展示、教学创新竞赛等活动。

7.形成集团内各具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8.设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岗位培训。年均完成各类岗位培训人次比第一阶段同期人次翻一番。

9.进一步优化集团服务中心运作机制和学生就业环境,使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进一步扩展服务中心功能。

10.建设科技服务团队,集团成员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改造、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合作,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助力研发成果转化服务。

11.打造一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结合生物与化工行业和学校专业特色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定制化培训服务。

12.深入研究和探索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途径。不断总结改革经验,逐步形成生物与化工职业教育发展新经验。

四、预期成果

(一)健全制度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健全集团标准,形成集团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为推动集团化办学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二)搭建数据平台,形成资源智库

通过完善教学资源库、人才库、案例库等方面的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创新。打造智慧对接平台和对外品牌维护,提升集团美誉度。

(三)明确等级标准,健全培养模式

依托集团专业建设委员会,制订《集团人才培养与使用》等系列标准,明确职业教育等级标准,提升专业服务度,引领院校各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探索中高本贯通式培养机制,搭建多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四)分享育人经验,输出标杆案例

总结经验,升华理论,形成特色亮点工作,辐射集团成效。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集团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集团理事长任领导小组组长,集团秘书处、专业建设委员会作为主要成员;集团秘书长担任工作小组负责人,秘书处负责具体工作协调推进。积极调动集团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集团发展。

(二)制度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行政管理部门及行指委制订的相关政策,集团将出台《集团议事决策制度》《集团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制度》《集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集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集团师资互兼互聘的管理办法》《学生岗位实习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采取措施确保制度有效执行,保障集团平稳、有序、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三)经费保障

多渠道筹措经费,争取国家财政和相关专项计划支持,扶持重点工作计划项目确保集团建设具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加强建设资金管理,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监控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